加入收藏 | | | 欢迎进入91视频社区网站!
91视频社区成立于2004年,是以培养区域性应用型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养慧、精艺、至善”的校训,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传媒与艺术专业人才。
学校地处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根据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天津作为北方文化之都的城市文化定位,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教育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人才培养为特色,逐步形成具有地域优势和文化产业特征的学科专业体系,正努力把91视频社区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较大影响力、特色突出的普通高等艺术院校。
学校下设十院二部: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动画与数字媒体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产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体育部。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发展,构建了以影视传媒类专业为主体、艺术学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传媒与艺术互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2024届毕业生覆盖了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4个学科门类,年招生人数3800余人。其中艺术专业包含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舞蹈学、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动画;文学专业包含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专业包含学前教育;管理学专业包含文化产业管理;共计19个本科专业(学制4~6年)。??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突出、责任心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0多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约33%;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超过70%。学校实施“盘山学者”学科带头人引进项目,特聘国内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执教。目前已有25位专家学者签约受聘,他们分布在全校十院二部,覆盖了学校的全部专业。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实践设施设备投入,结合现有学科专业布局、行业发展特点,建成了“广播影视艺术综合实验区”“舞台艺术综合实验区”“视觉艺术综合实验区”叁大实践教学系统平台,包括广播直播室、影视配音室,电视虚拟演播厅,电视导播室和高清导播车系统、电影电视审看厅等多个数字化广播影视传媒实验室,以及艺术语言实验室、综艺排练厅、新闻演播室、纪录片工作室、础辫辫濒别工作站、室内剧摄影棚、音乐录音棚、影视节目后期编辑室,大型舞台合成剧场、中小型音乐剧场、黑匣子实验剧场、297间标准琴房、惭滨顿滨工作室、电钢琴工作室、叁维动画工作室、二维手绘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数字媒体工作室、漫画制作实验室、插画工作室、幼儿教育实验室、总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舞蹈“标准化教学区”等实践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专业实践空间与设备,充分满足了传媒与艺术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为众创空间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剧拍摄、影视配音配乐、戏剧音乐舞蹈节目排演、传媒艺术教育培训、电商广告制作等创意研发服务。
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62余万册,校园办公网出口带宽500兆,核心网带宽10骋。学生生活区实现光纤接入,出口带宽20骋,知网接入校园全覆盖。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网络学习、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的需求。
学校重视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经过长期探索,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本科四年全程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主线;两个课堂:第一、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功能融合互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自主协同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3+1)层次:3层为基本能力实践层、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实践层、综合能力实践层;+1层为基于众创空间的就业和创新创业实战层。根据国家传媒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建立“产、学、研、创”协同创新平台,被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认定为相关行业领域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对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社会服务项目,与众多媒体和影视机构、文化产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品;承接了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天下盘山》、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盛世运河》、音乐剧《再别康桥》等文化艺术演出;多次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举办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演出。
2023年10月,由91视频社区、北京巨龙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出品,文学巨匠冯骥才获奖原着改编,黄维若编剧、钟海导演,刘忠魁担任总制作人、出品人,李罡校长担任总策划、出品人,话剧《俗世奇人》成功上演,明星版剧中刘敏涛老师饰演“炮打灯”酒馆老板娘关二姐。
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为先导,强化学生艺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和天津市各类专业大赛和文艺展演中获奖160余项,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匈牙利、韩国等国际比赛和作品评奖中荣获多项金奖。建校十几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近万名合格毕业生,近叁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天津市普通高校前列,众多毕业生在影视传媒、文化艺术产业等领域崭露头角,涌现出刘雨昕、白静晨、张洢豪等一批知名校友。
学校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思想,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培养,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办学特色,立足天津市、服务京津冀、辐射全中国。全校上下凝心聚力,稳步推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综合发展,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传媒与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第一部分?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我校2024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058人,男生67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2.8%;女生138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7.2%;艺术学类专业毕业生183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16%;管理学类(文化产业管理)毕业生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67%;文学类(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毕业生10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25%;教育学(学前教育)毕业生6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2%。
表1-1???? 2024届毕业生分类统计表
男生 | 女生 | 艺术学类 | 管理学类 | 文学类 | 教育学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675 | 32.8% | 1383 | 67.2% | 1835 | 89.16% | 655 | 2.67% | 108 | 5.25% | 60 | 2.92% |
?
二、毕业去向落实率及创业率
2024届毕业生是我校第十二届毕业学生,截止至2024年9月1日,全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949人,毕业去向初次落实率为94.7%,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65%。其中,创业学生人数28人,创业率为1.36%,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24%。
表2-1??2024届毕业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毕业去向落实率 |
舞蹈学院 | 舞蹈表演 | 215 | 213 | 99.07% |
舞蹈学 | 124 | 120 | 96.77% | |
合计 | 339 | 333 | 98.23% | |
音乐学院 | 学前教育 | 60 | 60 | 100.00% |
音乐学 | 109 | 109 | 100.00% | |
音乐表演? | 233 | 220 | 94.42% | |
合计 | 402 | 389 | 96.77% |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57 | 55 | 96.49% |
新闻学 | 51 | 50 | 98.04% | |
文化产业管理 | 55 | 52 | 94.55% | |
合计 | 163 | 157 | 96.32% | |
影视学院 | 录音艺术 | 70 | 69 | 98.57% |
广播电视编导 | 103 | 98 | 95.15% | |
影视摄影与制作 | 91 | 86 | 94.51% | |
合计 | 264 | 253 | 95.83% | |
动画与数字媒体学院? | 公共艺术 | 60 | 58 | 96.67% |
视觉传达设计 | 80 | 76 | 95.00% | |
动画 | 47 | 42 | 89.36% | |
合计 | 187 | 176 | 94.12% | |
戏剧学院 | 戏剧影视导演 | 49 | 49 | 100.00%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51 | 50 | 98.04% | |
戏剧影视文学 | 114 | 105 | 92.11% | |
表演 | 197 | 179 | 90.86% | |
合计 | 411 | 383 | 93.19% |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292 | 258 | 88.36% |
共计 | 2058 | 1949 | 94.70% |
?
叁、毕业生就业城市去向
2024年,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求职热门选择,但其他城市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1.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由于产业集中、就业机会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依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
2.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南京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3.其他城市:随着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中小城市的崛起,更多就业机会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延伸。新发校招职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占比有所下降,而其他城市占比有所上升。
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往省市分布: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980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0.28%;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336人,占就业总数的17.24%;西部地区(内蒙古、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44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2.63%;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37人,占就业总人数1.90%。其中,就业人数最多的前3个城市分别是天津257人、北京172人、江苏省132人。
从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往趋向来看,我校2021年在全国招生计划的比例分配中,回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1227人,占已就业人数的62.96%。
四、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
从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来看,事业单位实际签约人数占就业人数为34人,占比1.74%;国有公司单位实际签约人数占就业人数为15人,占比0.77%;民营公司实际签约人数占就业人数为1135人,占比58.23%;其他公司实际签约人数占就业人数为113人,占比5.8%;党政机关实际签约人数占就业人数为7人,占比0.36%。
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势。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衰退、外贸压力增大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就业市场,使得就业压力空前加大。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使得就业市场供需关系更加紧张。尽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相比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这一增长显然不够充分,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
为缓解以上不良现象,我校联合属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国家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教育指导和宣传,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创新“请进来、走出去”的服务路径,持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工作;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调查
一、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根据2024届毕业生向学校反馈的就业材料,以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回访432名毕业生,经过数据分析,我校专业与就业岗位总体相关度85.88%。
二、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程度及对母校满意程度
2024年通过对432名毕业生离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以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经过整理分析,406名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去向满意,满意度达93.98%;421名毕业生对我校的教学培养计划表示满意,满意度达97.45%。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毕业去向落实率相比于2023年有所提高。
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程度
??市场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和使用评价,2024年我校对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通过对91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能力的满意度达到100%,我校毕业生的各项职业能力都得到了较高评价。
四、我校对社会的贡献
近三年高校迎来毕业高峰,今年毕业生进一步上行至 1,119 万,同比2023年增加21万人。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势。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衰退、外贸压力增大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就业市场,使得就业压力空前加大。
如何让高校毕业生从“慢就业、懒就业”到“先就业、再择业”,再到高质量就业,成为高校和教育部门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衡量,其关键性评价指标应该与国家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相结合,要以对社会、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水平作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的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指标。
尽管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千方百计拓展市场性就业岗位的同时,全力开发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但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使得就业市场供需关系更加紧张,但相比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这一增长显然不够充分,导致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引导大学生参军入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式方法。
我校地处天津,与北京、河北毗邻,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我校多年为叁地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就业创业中更好地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人民。
2024年3月,我校获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微视频”评选活动叁等奖。
2024年4月8日,我校获得了由天津市教委、市委网信办主办的“别起向未来”优秀网络作品展播暨2023年度天津市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天津市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叁等奖四项,我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我校教授王燕、副教授陈子扬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2024年5月,我校舞蹈学院原创作品《无穷之路》入选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荣获艺术表演类舞蹈一等奖和节目优秀创作奖两项大奖,取得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实践成果的最高荣誉。
2024年5月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闪光的青春--2024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音乐频道,央视频、央视文艺、央视网,文艺之声等平台同步播出。91视频社区携手“姊妹院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精彩亮相,叁百多名学子与毛不易、周深、关晓彤等众多当红青年歌手、演员同台,共赴青春之约。
2024年6月12日至18日,我校舞蹈学院原创舞蹈《无穷之路》,在展演中荣获艺术表演类舞蹈一等奖和节目优秀创作奖两项大奖,取得了全国大学生艺术实践成果的最高荣誉。
2024年6月,我校与天津电视台文艺频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7月,我校原创舞蹈斩获第十一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获得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组织奖 ,舞蹈学院院长陈文童获得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园丁奖。
2024年7月22日、23日,我校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学生黄敬杰、魏安迪、马继超受邀参加由中国文联指导的国家一级单位——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办的舞蹈风暴全国专业院校挑战赛,魏安迪、马继超同学荣获全国30强,黄敬杰同学在与众多专业院校的选手激烈角逐后,凭借原创作品《念想》成功夺得全国总决赛季军!
2024年8月24日,我校影视学院院长张璐,指导教师梅岩岩、王靖娜、孙瑀淼带领学生马玉珊、范文瑄、廉鑫媛、文治杰、郑金圆、白金惠创作的达利食品集团可比克策划案《马铃薯大学》荣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4春季征集活动全国一等奖。
2024年9月30日晚,我校及“姊妹学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200余名学子受邀参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该节目在颁颁罢痴-1、颁颁罢痴-3、颁颁罢痴-15及央视频同步播出,参演了《我爱你中国》《致吾辈》《国家》《我最爱的祖国》等节目,用歌声和舞蹈为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2024年11月16日,我校舞蹈学院和音乐学院受邀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乡村大舞台》系列节目《好物节》天津蓟州专场节目录制,携手蓟州区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年11月24日,我校话剧《俗世奇人》荣获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2024年12月5日至8日,我校学子在2024年中国大学生街舞锦标赛甲组风格大齐舞和street jazz项目中荣获两项冠军,并获得了最佳编排奖,此外,刘洺赫同学在popping个人battle赛中取得了全国第四名的佳绩。
?
第三部分 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思路
在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我校2024年毕业工作根据教育部和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同时通过举办校园招聘活动、拓展就业市场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信息。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二级学院实行定向指导,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不断增强就业工作实效性。推行校院联动,将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系主任、实习实践导师、专任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责任到人,包保到位,逐步形成了“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交流服务,架构校企桥梁
我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邀请了政府部门、国有和民营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活动,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加强了学习交流,构架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桥梁。建立产业学院,通过人才共建、专业共建等方式,深入融合校企合作。
??二、完善学校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 学校严格落实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就业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建立就业工作考核标准,明确了学校就业工作目标;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加以指导和考核;各二级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对毕业生全程跟踪服务,解决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实际问题,二级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做好工作指导,确保毕业生就业顺利进行。
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
为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通过教育部国聘、天津市教委云就业、智联招聘和易校招等各种平台,开展线上招聘会和宣讲会77场,参会公司2896家,提供岗位5989个。同时加强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蓟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联系,合作举办了“春风引路? 职为你来”91视频社区2024年春季校园双选会,参会公司82家,提供岗位418个。核查了教育部国聘、天津市教委云就业、智联招聘和易校招等各平台以及线下招聘会宣讲会千余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对招聘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管,维护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招聘活动的安全进行。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进程。
四、加大对双困毕业生等群体的帮扶力度
我校对毕业生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认真做好心理辅导、就业推荐,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1.根据《市人社局市教委对于做好2024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津人社局函〔2022〕62号)、《市人社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对于做好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津人社办发〔2019〕122号)精神,起草了我校(天传就2023年9号)文件《对于2024届毕业生申报天津市就业创业补贴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将申报学生材料汇总审核后进行公示,报送天津市教委,市教委、人社局,2023年11月底前,帮扶资金已全部发放到成功申请的307名毕业生手中。
2.做好我校2024 年“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班推选工作,全体学员顺利完成课程任务。
3.针对重点帮扶群体建立微信帮扶群,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二级学院联合校就业指导中心有针对性地推荐工作,且每人不低于3个岗位。
第四部分 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
(一)组织机构健全。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实施,学校下发了《对于成立双创工作小组和天艺众创空间管理人员职务任命的通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制定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分工明细,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学校制定下发了天传校56号——对于评选2023年度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的通知、天传就〔2023〕12号:对于落实《对于开展“不负韶华书写华章 挺膺担当圆梦基层”就业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的通知、天传就2023年9号文件:对于2024届毕业生申报天津市就业创业补贴的管理办法的通知、天传就〔2024〕2号:对于开展“春风引路? 职为你来”91视频社区2024年春季校园双选会的通知、天传就〔2024〕3号:对于正式启动202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天传就〔2024〕4号:对于开展我校2023—2024年度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 (教)金 推荐工作的通知、天传就〔2024〕5号:对于开展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专项第一次核查的通知、天传就〔2024〕6号:对于评选我校2024届优秀毕业生和先进事迹学生的通知、天传就〔2024〕7号 对于开展我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统计第二轮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天传就〔2024〕8号91视频社区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工作方案等,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建立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二级学院和各职能处室等齐抓共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明确了专人负责、专项落实,定期研究相关工作。
(叁)与时俱进,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校从办学定位、服务社会和办学资源出发,根据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资源,对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整体优化,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求职机会
(一)调动各二级学院院长、系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资源,联系用人单位,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服务。建立校友会,通过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岗位。
(二)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和云就业系统平台等方式发送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的收集、审核与发布,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把好就业岗位审核关口,有效提高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
(叁)通过“书记校长访企拓岗”工作的持续开展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校党政领导、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毕业班辅导员整合用人单位资源,由专人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通过实地考察、线上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公司需求,向企事业单位介绍我校专业设置,促进校企建立良好供需关系,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就业空间和更优质的工作岗位。
?叁、人性化的帮扶措施助力特殊群体就业
(一)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1.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开展“不负韶华书写华章 挺膺担当圆梦基层”就业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鼓励广大毕业生秉持远大理想,坚持崇高抱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积极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开展多场就业服务季--就业赋能讲座“就业嘉年华”活动,进一步推动我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引导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2.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邀请公司精英进校开展就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其更清楚地认识社会的残酷性;同时邀请历届创业优秀毕业生代表,以创业者的身份分享创业过程,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顺利实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3.设立就业创业咨询热线和邮箱,工作日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二)针对性帮扶
根据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帮扶管理办法,根据专业特点和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就业信息;通过“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为毕业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叁)政策帮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的有关优惠政策,如:我校设立的奖学金、校长助学金,天津市一次性求职补贴和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针对自主创业相关补贴政策等,为其提供政策引导、解读及利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创业技巧上的实际困难。为有就业创业意向的307名困难毕业生申请了求职创业补贴,对他们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使其顺利就业。
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我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学校根据历年各专业就业情况和专业相关度,及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为使毕业生在就业中能切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我校2024年增设了广告学、英语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更加注重专业实践,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增加作业、讨论、第二课堂等课外环节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校积极拓展专业人才培养口径,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一专多能的职场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的竞争实力,使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职场,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拓宽了就业途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
???????????? ????????????????2024年12月30日?
近日,中国音乐新星奖暨全国青少年艺术精英大赛在北京…